报告时间:2021年10月27日(星期三)16:00-17:00
报告地点:屯溪路校区西二教学楼502教室
报告人:梁海伟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举办单位:金沙威尼斯欢乐人城,先进催化与反应工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可控化学与材料化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报告简介:原子有序合金(又称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s,缩写为IMCs)具有规整的表面和近表面原子有序排列结构和独特的电子特性,在众多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并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领域中,Pt基IMCs有望成为新一代低Pt阴极氧还原催化剂并大幅降低燃料电池核心部件膜电极的成本。虽然在热力学上,IMCs结构相对于传统的无序固溶体结构是稳定相,但IMCs的合成往往需要高温热处理来克服固相中原子有序化重排的动力学能垒。然而,高温热处理不可避免地造成金属颗粒的严重烧结和活性金属表面积的降低,并最终导致Pt利用率下降和燃料电池成本的大幅提升。本报告将介绍如下几方面内容:1)IMCs形成热力学和动力学以及金属烧结热力学和动力学等基本原理;2)依据上述基本原理,发展了两种碳载金属催化剂高温抗烧结方法;3)依据上述方法,发展了两种小尺寸原子有序IMCs催化剂合成方法学,构建了庞大、完备的IMCs催化剂材料库;4)基于上述材料库,发现IMCs电催化氧还原活性与表面压缩应变在很宽的范围内存在正关联性,该实验发现不同于经典理论预测;从上述催化剂材料库中筛选出的几种高活性催化剂表现出卓越的低铂氢燃料电池性能。
报告人简介:梁海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06年7月获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学士学位,2011年6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师从俞书宏院士。2012年5月赴德国美因茨马普高分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Klaus Müllen教授和冯新亮教授。2016年初回国,入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并兼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同年入选青年人才项目。2013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2018~2020三个年度连续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2020年中科院人才计划终期考核优秀。迄今为止,共计在Science、Sci. Adv.、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共被引用1万6千余次,H-Index 56(Google Scholar)。目前研究方向是低铂原子有序合金氢燃料电池催化剂。